护理天地 ≡

了解最新企业动态,关注最新行业热点资讯,聚焦市场新发展新方向...

如何面对护理纠纷

所属分类:

发布时间:

2014-03-29


  近年来,医疗纠纷发生的几率不断上升,其原因各不相同,牵涉到的具体对象和内容纷繁复杂,有医疗护理失误造成的一些重大案例,更多的是在日常工作中非护理过失引起的纠纷事件。由于护士与患者的接触较多,护理工作更直接地面对患者和家属,更直接地承担具体操作任务,所以产生的纠纷也日益增多,为此,我们列出两个典型的护理纠纷案例,并提出防范医疗纠纷的措施。
  护理纠纷典型案例
  例1一患儿在门诊观察室静脉注射氧哌嗪青霉素,皮试阴性,已连续注射3天,第4天注射时,患儿突发脸色苍白,呼吸心跳停止。护士立即停药,果断进行抢救,使患儿转危为安。但家长认为是静脉注射速度太快,或药品质量有问题,使孩子受到严重损害,因此提出赔偿要求。后经查实,不存在护理过失并排除药品质量问题。医护人员用事实反复向患儿家长解释,出现过敏反应属于个体差异,事故发生后抢救得力,患儿已转危为安。患儿家长接受了现实,撤消投诉。
  例2一位垂体瘤术后病人,静脉输注706代血浆500ml加复方丹参液,第七天输液完毕回家午睡,醒后下肢乏力且感觉头部血管跳动,遂认为是上午输液时护士加错了药所致。患者在投诉时情绪激动,要求立即邀法医检查鉴定。我们及时把该病员输液药瓶的余药封存,并当场示之患者,同时请主治医生再次为患者做检查,向患者说明复方丹参液有扩张血管作用,有些病人用药后会出现下肢无力、头痛等不适。患者看到护理人员态度诚恳,主治医生解释有理,平缓了过激情绪,放弃控告要求。
  引发护理纠纷的实例还有很多。如有的护士在护理操作中,态度冷漠,不和病人交谈沟通,病人觉得护士轻视自己,因此引发纠纷;在手术台上医护言谈不当,病人手术中处于极度紧张状态,事后由此类言谈产生各种臆测,成为纠纷的导火索;医护人员业务技术差,对病情观察缺乏预见性,同时对危重病人流露出见多不怪和无所谓情绪。这一类纠纷都是由不规范的护理方法或不正确的服务态度引起的。
  护士的自我防范措施
  1.随着社会的发展,人们的法制意识逐渐提高,应用法律来维护自身权益是必然的。护士应该懂得一些法律知识,了解相关的法规,并熟悉医院的规章制度。既要防止和杜绝重大医疗事故的出现,避免重大损失,也要注意依靠法律维护医院的正当权益。如果出现医疗纠纷,护士首先要稳定情绪,冷静判断。如是护理人员的不足,应承认自己的过失,主动化解矛盾;如果出现非过失性纠纷,要敢于坚持原则,对病人的主观臆断和无理要求应耐心说服教育。
  2.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是预防差错事故的必要条件,是正常护理活动的保障。护士在护理操作中应循章守制,同时也要注意工作中的一些细节,加强和病人、家属的沟通,主动听取病人和家属的反映,认真做好解释工作。临床工作中认真观察病人病情,及时觉察病人情绪变化。使用贵重药品前应向病人或家属说明,对各种抢救步骤要熟练掌握,能根据病情预后快速果断地采取适当的措施。
  3.及时采取正确的取证措施。护理工作千头万绪,有些重要的证据和细节可能会被忽略。应及时保留现场与物证,作为分清是非、正确处理纠纷的基本依据,如输液治疗单每使用一批要注明时间并签名,一旦病人反映有少输液体或输错液体的情况,护理人员便有证可查。这是护士自我保护的有效办法之一。
  4.发生纠纷时要先行报告。一般情况下应首先报告护士长和分管医生。要注意发挥医生在医疗中协调医患关系的作用,及时向患者或家属解释,一时难于解决的或出现重大争执问题的,应向院总值班请示。
  5.一旦出现护理纠纷,处理态度要真诚。以理服人,防止激化事态,不应采取以势压人、激化矛盾的错误做法。
  6.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正确处理护理纠纷的重要因素。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,探索和强化应对纠纷的措施与程序,对纠纷易发部门(如急诊、门诊、输液室等)及差错易发时间(如节假日、周末、午班、夜班等),应加强指导和管理;急诊科抢救设备要完好,随时处于备用状态,护士对各种抢救步骤要熟练掌握,能预见病情进展并做好事先准备;尊重病人与家属的知情权,做好必要的宣教工作,以减少纠纷的发生。